资讯 & 新闻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动态 > 详情

行业动态

猎头怎么称呼比较好,猎头称呼公司职位的术语

行业动态发布时间:2025-07-23 14:18:23浏览数:1

如何精准称呼猎头?一次行业内的称呼实验观察

午后和几位资深同行喝咖啡,突然拐到个有趣的点:“你们平时怎么称呼对接的猎头?”现场瞬间分化——有人脱口而出“顾问”,有人犹豫道“老师”,角落传来一句“我直接喊英文名”。这种微小差异背后,藏着行业认知的分水岭。

称呼不仅是称谓,更是合作基因的显影剂。 某次为某科技公司寻访CTO时,我们做了个小实验:让三位顾问分别以不同身份标签接触候选人:

身份标签 候选人初响应率 深度沟通转化率
××咨询顾问 62% 28%
××人才伙伴 71% 41%
专属寻访员 58% 33%

“人才伙伴”组的候选人私下反馈:“听到‘伙伴’时,预设对方会更关注我的职业诉求。”而“顾问”标签自带专业感,适合高阶岗位的初次破冰。

非线性称呼法则:

1. 看场景:紧急挖人时喊“李顾问”,能唤醒对方专业执行力  
2. 看对象:95后候选人更适应“Anna姐/哥”这类去标签化称呼  
3. 看阶段:长期合作后改称“老王”,距离感缩到一杯咖啡的厚度  

有次帮某影视公司找美术总监,候选人吐槽:“上次有位猎头张口就是‘刘老师’,我当场尬住——剧组里端盒饭的都叫老师。”后来改用“X导”,立刻流畅。你看,称呼错位可能卡住人才齿轮的咬合。

为什么我们执着这细节? 有位十年资历的金融猎头说过段话:“被叫了八年‘张老师’,有天客户突然改口‘老张’,我知道他们仓库着火(岗位紧急)了。”精准称呼像摩尔斯电码,简短脉冲里藏着合作关系的密语。

聚目内部有个不成文规矩:新顾问首次对接客户前,翻完对方领英动态。某次发现客户常年晒登山照,开场白就从“王总”变成“登山家”,五分钟接通了对方私人号码。这哪是话术?分明是藏在称呼里的人性雷达。

终极答案藏在咖啡渍里 上周见某芯片公司HRD,她转着杯子说:“我最信任的猎头,三年来都叫我名字一个字。有次凌晨两点收到她消息,开头没寒暄直接说‘你要的人跳槽意向80%’——这种称呼进化史,比合同更显真章。”

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,或许该反问:你想让人才在称呼里听见什么?是冷冰冰的职位代码,还是带着体温的职业同盟信号?

行业观察者笔记: 当猎头被称为“资源捕手”时,人才容易沦为猎物; 当称呼退后一步变成“伙伴”, 供需天平才真正回归人的价值本位。

聚目猎头JVMU是一家咨询服务的专业猎头公司,我们致力于为品牌雇主制定综合人力资源服务方案,包括高级人才寻聘、外包服务、劳务派遣方案等多个领域,服务行业包括互联网、电子通信、IT互联网、人工智能、金融、新能源、生物大健康等,助力企业取得商业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