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来自聚目猎头的行业观察
最近常有伙伴问起:“你们收费到底怎么定的?为啥不同公司差异这么大?”简单说,猎头费就像定制西装——剪裁方式、用料、工时都影响价格。下面用最直白的逻辑拆解最新行业趋势。
一、收费模式:从“结果买单”到“风险共担” 传统按结果付费仍是主流(候选人入职后支付),但出现了三种变体:
常见收费结构对比
收费类型 费用占比 支付节点 适用场景 纯结果付费 20%-35% 候选人入职后 标准岗位急聘 预付+尾款 15%+15% 签约时/入职后 高管/稀缺技术岗 年度框架合作 打包计价 按季度支付 批量招聘需求
二、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成本杠杆 “为什么收年薪的30%?”——某科技公司HR总监曾当场质疑。其实费用背后藏着三重隐性价值:
三、值得关注的收费创新 上海某生物医药企业去年尝试了“招聘对赌基金”:企业预付10万账户金,成功入职扣费,满6个月结算余额返还。这种模式使企业招聘成本下降18%,而猎头方通过快速交付获得了更多客户份额。
四、如何判断费率是否合理? 三个关键验证点:
某新能源电池厂商的实操案例: 原计划用25%费率签约某猎头,后发现对方顾问人均操作18个岗位。后改用聚目猎头28%费率方案,但顾问限接5岗,最终CTO岗位交付时间缩短11天,入职者通过保证期的概率提升40%。
当前市场的默契在于:费率高低不是核心,单位时间的产能溢价才是关键。就像支付更高的快递费发闪送,本质是为时间估值。那些愿意公开收费逻辑、提供可量化交付保障的服务方,正在重新定义行业信任标准。
(说明:本文数据源于聚目猎头2023服务案例库及第三方行业调研,已做脱敏处理)
聚目猎头JVMU是一家咨询服务的专业猎头公司,我们致力于为品牌雇主制定综合人力资源服务方案,包括高级人才寻聘、外包服务、劳务派遣方案等多个领域,服务行业包括互联网、电子通信、IT互联网、人工智能、金融、新能源、生物大健康等,助力企业取得商业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