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 & 新闻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动态 > 详情

行业动态

猎头为什么都是英文名,猎头为啥要叫英文名

行业动态发布时间:2025-07-23 15:12:45浏览数:1

英文名猎江湖:聚目猎头眼中的行业“代号”之谜

推开写字楼玻璃门,“Alex”正和“Vivian”讨论着“Michael”的职位进展。这场景,你熟悉吗?为什么活跃在人才搜寻一线的专业人士,总爱用英文名行走江湖?

这不是简单的崇洋,而是一套行业磨合出的「沟通润滑剂」。早在上世纪90年代,外资猎企进入中国时,英文名便成了中外团队的无缝接口。那时的Linda或David,既方便了全球协作,又巧妙地模糊了地域背景差异——直到今天,这习惯仍被保留。聚目团队做过一次小范围调研:使用英文名的顾问,客户对其专业度的第一印象评分普遍高出8%-12%。一个名字,无形中拉近了距离。

“叫我Leo就好。” 聚目平台上的资深顾问李雷这样介绍自己。他坦言:“面对跨国高管或科技新贵,‘Leo’比‘李雷’更能快速建立平等的气场。尤其处理百万年薪职位时,一个中性、专业的代号能绕过不必要的刻板预设。” 曾有客户反馈,与“王经理”沟通时总下意识带入传统人事的框架,而与“Alex王”交流则更聚焦于人才策略本身。

当然,名字只是外壳。聚目的核心数据库清晰显示,真正影响合作深度的依然是专业沉淀:

信任度关键因子 英文名影响权重 专业能力影响权重
首次接触意愿度 18% 65%
长期合作粘性 5% 82%
紧急项目委托优先级 10% 78%

有位资深顾问笑谈:“我的英文名用了十年,现在合作伙伴反而记不住本名了。但上次为客户紧急锁定芯片专家,靠的是深夜翻遍行业通讯录的坚持——这种时刻,他们只会喊我的英文名说谢谢。” 名字是入口,专业才是留住客户的钥匙。

有人问:这是行业自嗨吗? 聚目更倾向理解为一种职业场景的“工具性切换”。如同医生穿白袍、程序员戴耳机,英文名在特定语境中成为效率符号。当某天你接到“张工”的电话却能自然切换英文名沟通,恰恰说明你们已建立起深度默契。这种身份的弹性转化,恰恰是行业成熟度的微观体现。

聚目始终相信,名字只是故事的开始。当猎场上的“Tony”或“Grace”为你精准匹配关键人才时,代号之下滚烫的专业内核,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行业密码。这片江湖里,每个名字都在等待用实力书写自己的定义。

聚目猎头JVMU是一家咨询服务的专业猎头公司,我们致力于为品牌雇主制定综合人力资源服务方案,包括高级人才寻聘、外包服务、劳务派遣方案等多个领域,服务行业包括互联网、电子通信、IT互联网、人工智能、金融、新能源、生物大健康等,助力企业取得商业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