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花在哪?得看你要找什么人
收费这事儿,真没个一刀切的标准。打个比方,你厂里缺个经验丰富的数控老师傅,和要找一个能带队研发下一代智能驾驶系统的大牛,这难度、投入的资源、需要动用的关系网,能一样吗?收费自然差得远。
核心的逻辑在于:职位越关键、越稀缺、要求越高,找到合适人选的成本和风险就越大,服务费相应也会体现这个价值。
常见的收费模式,掰开揉碎了看:
按成功人头算钱 (Success Fee): 这是最主流,也最直接的方式。简单说,人到位了,你满意了,我们才收钱。收费基数通常是这个人才入职后的首年年薪(Total Annual Compensation,包括基本工资+固定奖金等)。
举个实例:你通过我们找到一个技术总监,谈妥年薪 50万,按 25% 收费,服务费就是 12.5万。通常在人才入职后的约定时间内支付(比如分1-2次)。
预付一点诚意金 (Retainer Fee): 在纯粹按成功收费的基础上,有时对于特别重要、周期可能较长、或者需要投入大量前期调研的职位,会协商收取一部分预付金。这笔钱通常会在最终成功费里抵扣。它有点像定金,表明双方是认真要合作推进这事,也能覆盖前期的一些硬性成本。具体收多少,看职位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,可能是一个固定数额,也可能是最终预估成功费的一个小比例(比如10%-30%)。这可不是乱收费,是为了保障深度投入资源去攻坚。
打包服务谈个总价 (Engagement Fee / Project Fee): 如果你一次性有多个相似职位(比如同一部门要招5个高级工程师),或者需要一个持续一段时间的专项招聘支持(比如支持一个新业务单元快速组建团队),那可能会谈一个打包的固定总价。这相当于批发价,算下来单个人才的平均成本通常会比单一职位按比例收费要划算些,也便于你做预算规划。总价怎么定?看职位数量、级别、预估的搜寻难度。
费用高低,还受啥影响?
除了职位本身,几个因素会让这张单子看起来有点不一样:
聚目猎头怎么看这事?
在我们这儿,收费透明是第一位的。合作前,一定会跟你聊透:这个职位在市场上值多少钱(我们常做薪酬调研,心里有数),大概要花多大力气能找到,用哪种收费模式最公平合理。白纸黑字写清楚,没有隐藏项。
服务费换个角度看,其实是效率费。 聚目的价值,在于用我们的专业网络、精准评估能力和高效流程,大大缩短你找到对的人的时间,降低招错人带来的沉没成本。想想看,一个关键岗位空着或者放错人,耽误的项目进度、损失的业绩机会,那可比服务费贵多了。好的猎头服务,本质上是在帮你的人才投资做风控和增值。
几组常见场景下的费用参考区间 (取年薪中位数估算):
职位类型举例 | 预估年薪范围 (万) | 常见收费模式 | 服务费估算 (万) | 备注说明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资深技术工程师 | 25 - 40 | 按成功收费 (20%-24%) | 5 - 9.6 | 竞争相对充分,费率适中 |
部门经理/高级经理 | 45 - 70 | 按成功收费 (24%-26%) | 10.8 - 18.2 | 搜寻难度增加,费率提升 |
高级专家/总监 | 70 - 120 | 按成功收费 (26%-28%) | 18.2 - 33.6 | 人才稀缺度高,深度寻访与评估 |
打包招聘(3-5个同质职位) | 单个25 - 40 | 打包总价 | 总价协商 (通常有优惠) | 规模效应带来单价下降,效率提升 |
极高管/稀缺技术领袖 | 150+ | 按成功收费 + 可能预付 | 37.5+ (起) | 投入资源巨大,费率结构可能更复杂 |
(说明:此表仅为基于市场常见情况的示意性估算,具体费用需依据职位要求、市场供需、合作细节等个案协商确定。)
掏心窝子的话
找人,特别是找关键人才,从来不是个简单的力气活。Boss直聘是个高效的平台,但平台背后的专业筛选、意向沟通、背景深挖、人岗匹配度评估、薪酬谈判协调以及后续的融入跟进,才是真正价值所在,也是收费的核心依据。费用高低是表面,关键看投入的每一分钱,是不是真帮你解决了核心问题,招到了能打仗、打胜仗的人。招对人,从来不是成本,而是最聪明的投资。
聚目猎头JVMU是一家咨询服务的专业猎头公司,我们致力于为品牌雇主制定综合人力资源服务方案,包括高级人才寻聘、外包服务、劳务派遣方案等多个领域,服务行业包括互联网、电子通信、IT互联网、人工智能、金融、新能源、生物大健康等,助力企业取得商业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