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绕不开的“代号”
想象一下这个场景:业务线突然要补个关键位置,需求文档发过来,开头就是JD (Job Description)。这可不是什么程序员的调试工具,它是招聘的基石——职位描述。里面密密麻麻写着“椅子”长啥样(Responsibilities)、需要坐上去的人得会啥(Requirements)。看懂了JD,才算摸到了需求的边角。
紧接着,我们的大脑就开始扫描庞大的DB (Database)——人才数据库。这里可不是冷冰冰的电子表格,而是经过时间沉淀、人脉积累、专业筛选汇聚而成的人才信息池。每一次搜索、每一次匹配,都从这里开始编织线索。
沟通中的高频“暗语”
当流程推进时,你会频繁遇到CV (Curriculum Vitae) 和Resume。在咱们这儿,通常混着用,指的都是候选人的详细履历。这份文档,就是人才的“自画像”,浓缩了他们的专业足迹。
如果看到CC (Counter-Offer),那说明故事进入了高潮阶段——候选人手里攥着老东家或新对手抛出的橄榄枝(加薪升职挽留或新offer),团队需要迅速评估对策。这往往是决定人选最终去向的关键时刻。
而OC (Offer Call) 则是拨通那个令人期待的电话,正式传递合作邀请。电话那头的反应,是尘埃落定前的一道涟漪。确认接受后,OD (Offer Letter) 这份沉甸甸的正式聘用函就会发出,白纸黑字,约定达成。
衡量与追踪的“标尺”
活儿干了,质量如何?结果怎样?这就涉及KPI (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)。它是衡量招聘动作是否高效、精准、达到预期的核心指标。比如从收到需求到推荐第一批匹配的简历用了多久?推荐的人选进入最终面试的比例如何?谈成(发offer)的比例怎样?这些都是硬邦邦的刻度。
说到人选的状态流转,PS (Professional Service) / CS (Candidate Status) 就派上用场了。它系统化地标记着人选在我们流程中的位置,清晰明了:
状态标识 | 含义简述 | 典型动作或关注点 |
---|---|---|
PS - New | 新人选入库 | 初步沟通,信息验证,归档 |
PS - AC | 活跃沟通中 (Active Contact) | 深入评估,推荐准备 |
PS - IV | 面试安排/进行中 | 协调时间,面试反馈收集 |
PS - OF | Offer阶段 | 薪酬谈判,发Offer,跟进确认 |
PS - EC | 人选成功入职 (Employed) | 保证期内跟进,确保顺利融入 |
“聚目猎头”视角的日常切片
有人好奇:“为啥你们总提 Shortlist?” 其实它代表“入围名单”。想象一下,我们在DB里大海捞针,结合JD的关键词和人选画像,初步筛选出几十份甚至上百份CV。再经过顾问的专业火眼金睛和初步沟通,最终能送到“拍板者”面前的精华名单,就是Shortlist。这个过程浓缩了行业积累和专业预判。
还有朋友问起 Notice Period (NP) 是个啥?简单说,就是人选提离职后需要为老东家继续效力的时间。1 month NP?3 months NP?这个数字直接影响着新人能坐上“椅子”的时间点,是招聘流程中明确并规划的重点。
不是密码,是效率工具
说到底,这些缩写不是故意设置的行业壁垒,而是在高效流转、信息密集的招聘环节里,被反复验证的“效率工具”。它们像一套默契的密码,让复杂的信息得以快速传递和理解。在聚目猎头,我们理解、运用并不断着这套“工具”,目标是让每一次人选的寻觅与撮合,都更精准、更顺畅。下次再看到这些字母组合,或许就能会心一笑,知道背后是哪个具体环节在跃动了。理解这些,也就能更清晰地“看见”我们工作的脉络与价值所在。现在,云面试间(Virtual Interview Room)里的技术达人,正等着接入呢。
聚目猎头JVMU是一家咨询服务的专业猎头公司,我们致力于为品牌雇主制定综合人力资源服务方案,包括高级人才寻聘、外包服务、劳务派遣方案等多个领域,服务行业包括互联网、电子通信、IT互联网、人工智能、金融、新能源、生物大健康等,助力企业取得商业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