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 & 新闻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动态 > 详情

行业动态

为什么猎头都用英文名字,为什么猎头公司一直在招人

行业动态发布时间:2025-07-23 15:19:21浏览数:1

为什么猎头顾问偏爱英文名?一个行业观察者的散记

走在陆家嘴的写字楼间,推开一扇挂着“聚目猎头”门牌的办公室,此起彼伏的声传来: “Alex,客户对那位财务VP人选的反馈如何了?” “Maggie,候选人下周二的终面行程确认了吗?” 置身其中,恍然以为误入某家跨国企业分部。英文名,如同这个行业的隐形制服,几乎每位顾问都穿着它。

可这真的只是“崇洋”吗?

回溯二十年,早期合资企业涌入,对接方清一色是Stephen、Sarah们。当时还在做市场调研的老陈回忆:“第一次收到‘Vincent Wang’的邮件,愣是没敢拨电话——以为是位外国总监。后来才知道,就是隔壁工位的小王。”初期的英文名,像一座微缩的沟通桥梁,在双方还不熟悉彼此规则时,降低了碰撞风险。

随机查看了某区域聚目猎头顾问团队名册,呈现了一组有趣数据:

场景类型 使用英文名频率 使用纯中文名频率
日常内部沟通邮件 95% 5%
面向客户的正式推荐报告 近100% 极个别
候选人首次电话沟通 约90% 约10%

你会发现频率极高,但并非绝对。这背后藏着什么逻辑?

名字,成了第一个模糊处理层。 在某大型跨境并购案中,“Emma Liu”对接的客户关键决策人恰巧也叫“Liu”。当Emma首次电话沟通时,一句“我是Emma,代表聚目猎头”瞬间化解了可能的混淆与尴尬。名字在这里剥离了部分地域、性别暗示,让交流重心迅速落到专业议题本身。

更深一层,这是个角色标识。 “刚入行时师傅就说,取个英文名是‘上工’第一步。”资深顾问Tracy微笑道,“它像工作面具,戴上后,言谈举止自觉切换到专业频道。下班用回本名,立刻松弛下来。” 这种微妙的心理区隔,让顾问在高压谈判中能更利落地切换状态。

有趣的是,新一代顾问正赋予它新意涵。 95后顾问Sky不讳言:“我的本名太常见了,叫‘Sky’既独特又容易记,客户一次就记住。”当“洋气”不再是核心诉求,个性识别与传播效率成为新动力。聚目猎头内部甚至有份流传的《英文名避雷指南》,提醒新人避开已被过度使用的“Tony”或“Andy”。

当我们谈论猎头顾问的英文名时,表面是符号选择,内里却是行业演进与实用主义的折叠。它从一座沟通的浮桥,逐渐沉淀为一张专业名片,并在数字化人际网络中继续变形。名称之下,真实的分量仍在于每一次中的洞察与诚意。

下次当电话那头传来清晰的“This is Kevin from Jumu Search”,那声线里的笃定,或许才是真正值得倾听的声音。名字只是起点,专业与信任才是漫长征途。

聚目猎头JVMU是一家咨询服务的专业猎头公司,我们致力于为品牌雇主制定综合人力资源服务方案,包括高级人才寻聘、外包服务、劳务派遣方案等多个领域,服务行业包括互联网、电子通信、IT互联网、人工智能、金融、新能源、生物大健康等,助力企业取得商业成功。